查看原文
其他

15年来跋山涉水,他的研究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

校党委宣传部官微 福建师范大学 2019-05-25


杨玉盛,福建师范大学副校长、地理科学学院院长、地理研究所所长。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的发起人。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t0642gdons8&width=500&height=375&auto=0


4月29日晚21:50,福建电视台综合频道《时代先锋》播出我校副校长杨玉盛专题片——《八闽人才风采录之万人计划篇:杨玉盛》,敬请观看视频了解详情。也可以观看电视栏目,每周日 21:50 首播/次周六 12:40 重播,敬请关注!


紧握话语权的地理学家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长期从事湿润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及其对全球变化响应的研究,野外样地调查是他们工作的范畴之一,常绿阔叶天然林和杉木人工林是他们要调查的主要对象。


本期节目主人公杨玉盛作为福建师范大学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他长期从事森林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的研究,是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的发起人。



十五年来,杨玉盛教授带领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致力于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的研究,他们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汇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让更多的人生活在绿水青山之中并能享受金山银山,同时不断增强我国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的话语权,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坚信知识改变命运


1985年,杨玉盛本科毕业那年,国家还在实施毕业分配制度。当时家境贫寒的他放弃毕业分配工作的机会,继续攻读硕士学位。


1988年,杨玉盛以优异的成绩硕士毕业留校任教,努力工作之余不忘学习深造,1997年获得南京林业大学造林学专业博士学位。


2003年,杨玉盛离开学习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母校——福建林学院,到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担任常务副院长。

“从造林学跨度到地理科学,当时刚好碰到学科评估,答辩的时候国内一流学科的地理学科的科学家也在问我,你不是学地理的来作学术带头人,你怎么看?我说地理学在做的研究跟生态学林学做的研究有很多交叉的地方,当然地理学强调时间和空间的尺度,生态学和林学做的是更小的尺度,尺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当时到地理学院的时候也面临了很大的压力,对我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做事,只要有平台我都能做点东西出来。”



杨玉盛充分利用交叉学科的优势,将造林学与地理学有机结合,成立科研团队、确定研究方向,通过跨学科研究的宽阔视野,确定了以湿润亚热带森林碳氮循环为主要研究方向。2008年,杨玉盛带领团队研发的“杉木人工林碳汇经营与计量技术”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到了师大以后,我还是挺开心的,这个地方的资源足够让我做很多事情,一路走来奠定了做真的学问。而且还代表了我们国家的科学家在从事把我们国家有代表性的地带性东西介绍给全世界,我们组建了教育部在福建师范大学的第一个创新团队,构建了一个国家重点室培育基地。”


建立野外实验平台


人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在光环的背后,杨玉盛也曾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可是杨玉盛不但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念。建立野外实验平台一直以来是杨玉盛最大的心愿,作为我国森林覆盖率第一的林业大省——福建,长期没有森林生态系统的野外生态定位站,而建立野外科学研究站是获取科研第一手数据最有效的办法。

历时四年多,从野外站的选址到试验样地的选择,杨玉盛带领研究团队踏遍省内的山山水水。

2016年,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落地建成,杉木人工林和天然常绿阔叶林土壤增温”实验平台成为全球亚热带地区第一个大型野外森林土壤增温平台。

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也是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杨玉盛带领科研团队以三明市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和陈大金丝湾森林公园为中心试点,开始了森林碳汇经营和计量、森林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和适应等两大领域科研工作。


森林碳汇的精确计量,是国际科学研究的前沿,也是我国固碳减排和开展碳交易的重大科技需求,早期野外科学研究站的科研人员为了收集碳汇数据,背负着沉重的设备,在每个样地之间来回穿梭,工作时间长且效率低,限制了科研工作的开展。

杨玉盛和他的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全自动土壤碳通量监测仪,它能够每隔十分钟自动获取从土壤中释放的二氧化碳通量数据,通过互联网系统将数据传输到控制中心,科研工作者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实验,极大地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度。

2016年,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实施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绿色转型”,并建成具有福建特色的碳排放交易市场,森林碳汇成为可以进行交易的生态产品,使福建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能够得以货币化。

“关于碳交易,我们前期做的工作是怎么对它进行计量,根据交易的一套一系列规则,比如说一吨二氧化碳,它能够折算一吨的二氧化碳,它能够卖多少钱,最后就是市场的环节。就是说我们做的是前面的,把它精确地计量出来,然后进行评价,评价之后,通过模型评价完交给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省三明市森林生态系统与全球变化野外科学研究站,聚集了一批涵盖地理学、生态学、植物学、土壤学等相关学科的高层次科研人才。他们在森林碳汇经营、森林生产力和全球变化生态学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观测资料,在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论文20多篇,为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




砥砺研究护青山,枝叶草木总关情,为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杨玉盛老师点赞!






近期热文


🔗三大报刊以特刊专版等形式报道我校探索思政育人新经验

🔗帅!师大退伍兵重装环校跑

🔗“不听、不看、不信、不传”,反邪教宣传活动pick一下?

🔗福建师大:引领文明新风尚,促建高水平大学

🔗30余载的育人坚持与成就——记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黄志高

🔗李建平教授获颁“第二届程恩富政治经济学奖”



- fjnu1907 -

校党委宣传部官方微信工作室出品


来源:《时代先锋》公众号

编辑:周炜 张勋铭


转载需私信后台 并注明来源「福建师范大学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至邮箱:fjnu1907@126.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